暑假一到,独生子女们一下子成了空巢“公主”或空巢“王子”。独守空巢的孩子们如何在家度过漫长的暑期: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这些问题成为大人与孩子们共同的忧虑。然而,答案却茫然无措。大人们不放心,孩子们也找不到新东西可以玩,炎炎夏日,最后只能一个人躲在家里孵空调,玩电脑,看电视,煲电话粥。可是回想二十几年前,没有空调电脑电话电视的时候,爸爸妈妈玩的又是什么呢?其实,爸爸妈妈玩的游戏并不老土,相反还很有趣。想学吗?跟着我走吧。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
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的童年已经没有了秋千和蝴蝶,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就算是放暑假,物质丰裕的他们这个时候却显得乏味无趣,找不出什么可玩的东西。
其实可能连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忘记了,早在20多年前他们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童年的意味比现在更加浓重。没有玩具就自己制造玩具,哪怕是一块石头,一根树枝在他们手里都能变成最好的玩具。可惜的是,上一辈的游戏现在已经“后继无人”,多数孩子只能望着橡皮筋和沙包发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
没关系,无论你是不是孩童,都可以跟着我们一起来寻找曾经有过或者希望拥有的童年,比较一下“现在时”和“过去时”的玩具、玩法的不同,让自己也变成一个旧上海弄堂里的“皮大王”。
打彩弹VS打弹弓
[现在时]
打彩弹:男孩多数都有当兵的梦想,打彩弹可以圆这个梦。穿着迷彩服,手拿机关枪和敌人对战,的确是威风十足。不过玩这个游戏一般必须成年,不赞成小孩子玩,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
[过去时]
打弹弓:爸爸妈妈那一辈的男孩基本人手一把弹弓,因为不需要多少钱就可以自制一把,“弹药”也是可以“自产自销”。记得曾经参加过一次“弹弓大战”,男孩在前作战,女孩在后叠“弹药”,配合默契,回想起来十分有趣。
道具制作:找一根”丫“字形的树杈(不推荐,不环保)或是用粗铁丝拗成”丫“字型,绑上橡皮筋,这就做成了弹弓。要是能搞到皮革厂的下脚料安在橡皮筋的中部,再用漆桶里剩下的油漆往树杈上一涂,那就是太漂亮了。子弹多是纸团,也有人偷着用石子,不过经历一两次”玻璃窗事件“后就没有多少人敢再次以身试法。不过这些个禁令是难不住调皮鬼们的。他们在纸团上做足了文章:比方说,将粉笔头包在纸团里,这样子弹就有了一定的硬度又不容易失手,要不就是将黑板槽里的粉笔灰包上。中弹者满头五颜六色,灰头土脑,气急败坏,但又无大伤。
网络游戏VS斗鸡
[现在时]
网络游戏:如今的网络游戏多数都是以暴力为主,每天无非就是练级+PK,游戏方式越来越单一化。尽管可以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但长时间沉湎于此很容易造成生理和心理的问题。
[过去时]
斗鸡:同样是男孩宣泄情绪的方式之一。决斗场所十分自由,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战场。孩子们单腿支地,手搬着另一只脚,用膝盖相互拼搏和撞击。憋着劲儿想让对手手松开或者摔倒在地。参加人数一般为一对一,不过也可以多人混战,要是遇上班级之间的大决战,那么场面就只能用”火爆“来形容了。
电视VS滚铁环
[现在时]
看电视:电视的发明的确让很多孤独的人获得更多娱乐,却也同时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时下的小孩已经习惯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是他们最普遍的消磨方式。各种电影大片、电视剧、卡通动漫层出不穷,可以看一整个夏天。只是每天这样单调的生活,既无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无助于孩子暑修生活的丰富多采。难怪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都嫌暑假太长,盼着早点开学。
[过去时]
滚铁环:这可谓是旧日童玩之首,虽然同样是属于自己的游戏,但比起看电视来,可是要健康而且有趣得多。多少调皮的男孩都是在弄堂里滚着铁圈长大的。夏日的傍晚,常常能听见弄堂里面叮当作响的铁器撞击声和男孩子们的欢笑生混杂在一起。那时候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是很风光的事情。不过那时候女生一般不玩这个,仿佛这是男孩的专利。
游戏方式:用一根粗铁丝,弯成一个圆,然后用一个长柄的弯成“U“形的铁钩,一路推着铁圈跑。听起来很简单,但不是随便哪个拿来就滚得起来的,要靠整个身体的协调,铁圈才可能听从“命令”。判断铁环技术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如何越过障碍,再一个就是如何减速,你得把铁环钩回来,但是还不能倒地不起。
道具制作:废铁圈,要么就把家里的煤油桶上的一圈铁圈扒下来。制作的难度在于如何将铅丝弯得圆。如果圆形不规则,是无法滚动起来的,即使滚动起来了,也是转几个圈就倒了。滚铁圈的把手在握手的一端是弯成一个反过来的B型,连接铁圈的一端则是一个U字,这个U嵌入铁圈,向前推动,铁圈就滚动起来。
桌球VS弹珠
[现在时]
打桌球:自从丁俊晖一夜成名之后,桌球房的小孩子多起来。其实打桌球是不错的运动,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无论是消费程度还娱乐程度方面,都并不适宜。
[过去时]
弹珠:“当玻璃弹珠越来越少,我知道我已经慢慢的长大了。”玻璃弹珠应该是很多人童年的代名词。放学后经常可以看到路边有几个单膝跪在地上眯着一只眼睛的小男孩。同龄的小朋友们之间常常互相攀比谁的弹珠比较多,对他们而言,这可是一笔值得炫耀的财富。不过现在的小孩都不打了,觉得趴在地上脏,也不觉得玻璃弹珠很漂亮,赢了也没有趣味性。
游戏方式: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在地上划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有点像打桌球。或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赢家,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
煲电话粥VS跳皮筋
[现在时]
煲电话粥:是很多女孩子都喜欢做的事情,夏天热也懒得出门,在家里拿电话打几个小时也可以。可惜电话费太贵,而且缺乏运动。
[过去时]
跳皮筋:曾经是小女生们最喜欢的游戏,当然也有个别男生参与其中并乐此不疲。孩子们边跳口中还念念有词。
游戏方式:没有很严格的规则,一般都是些自己编的花样,比如踩跳就是一只脚在皮筋上一只脚在皮筋下;勾跳就是越过靠近自己这边的皮筋,再用脚从下面勾另一边的皮筋;节节高就是从脚踝处开始,一级一级往上跳,双腿跳进圈中,一直到对方双手高高举着皮筋伸向天空。如半途出错,则换拉皮筋一方上场,如此反复。参加人数3人以上,至少要保证两个人框着皮筋。不过后来我们常常用凳子腿来代替人,自己可以想跳多久就跳多久。
网上打牌VS拍香烟牌子
[现在时]
网上打牌:打牌本就是老少皆宜的游戏,如今在网络上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过网上打牌时间太长一方面对视力不好,一方面每天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对健康影响很不好。
[过去时]
拍香烟牌子:以前的香烟牌子做的很简陋,一张16开大的纸上面印着各式各样小人的图案,有西游记的,有三国演义的。将它们一小张一小张地剪下,就可以开始玩了。
游戏方式:每人出若干张画片,看谁先把它们全都拍翻,每人每轮一次机会,胜利者可以赢得全部画片。玩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感觉下一轮对方有可能把画片全部拍翻,就得人为地给他制造一点障碍,故意将已经翻着的画片拍正。要想当常胜将军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红肿的手掌就是代价。欣赏赢回来的洋画片也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情,每张画片都有不同的故事,要想凑足它们可不那么容易。
任天堂VS跳房子
[现在时]
任天堂:已经风靡了众多游戏玩家,携带方便因此到处都可以玩。不过玩得久了会腰酸背疼,因为一直低头看屏幕。而且会因为玩这个而和家长缺乏交流。
[过去时]
跳房子:跳房子是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或者可以划出颜色的石头),一块平底石头就可以玩。以前的夏日晚上,家家户户出来乘凉,小孩子就在旁边跳房子,大人聊天。有时候大人也会加入其中,其乐融融。
游戏方式:在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写上数字,按照格子的单双,用单脚把石块或木块从第一格依次踢到下一个格子里,出界或者压线都属于失败。可以锻炼脚的控制力。
别样的童年游戏
捉迷藏:一个人蒙住眼睛,先数到十(或数到三十)后,然后一个人寻找藏在各地方的其他伙伴。
挑绑绑:这是在女孩子中很流行的一种游戏,无论是在下课时间还是弄堂口,都会看见两个小女孩子对面坐着一起玩。游戏道具只需要一根长线,首位相接成为圈。游戏方式见图。
抽陀螺:抽陀螺的方法非常简单.陀螺的形状,是一个圆锥形的短木,上端微微隆起,下端尖锐。玩时,把它放在地上,用一根小鞭儿抽它,使它旋转,一面转一面抽,就会转个不停。自己一个玩或者和同伴一起玩都可以。
抓棋子:抓棋子练的是敏捷能力,四颗军棋子和一个沙包。把沙包扔上去,把另外四个沙包撒下去,把棋子撒下去,然后赶快接沙包。再扔,将所有的棋子翻成正面朝上,接沙包再扔,将所有棋子横立起来,接沙包再扔,将所有棋子竖立起来。一旦接不到沙包,或是把棋子碰翻了,都算输。
跨大步:里弄小孩常常玩的游戏,第二个人比第一个人跨的步数少一步,都是单脚着地。后一个人用手够前一个人,够到就算赢。若人数比较多,可分成两派,一派的人中间可以互相扶持。双脚落地或者支撑脚移动都算输。
老鹰捉小鸡:参加者其中一人扮”老母鸡“,一人扮”老鹰“,其余人扮做”小鸡“。游戏时,”老母鸡“在排头,扮做”小鸡“的人依次牵拽前面人的后衣襟或腰带,成为和”老母鸡“相连的一队。扮”老鹰“的人和扮”老母鸡“的人相对而立。游戏开始,”老鹰“开始捉”小鸡“,”老母鸡“则张臂拦护,极力保护小鸡不被”老鹰“捉到,每捉住一只”小鸡“,命其站立在一旁。如此重复,直至”小鸡“被捉完为止。
丢手绢:众人围坐成一个圆圈,其中一个绕着圈子丢手绢,绕着绕着,出其不意地把手绢丢在某个人背后,继续围着圈子走动,如果抓到那个没有发现或发现太迟以致来不及跑的人,被抓者就得表演节目。
- 版权申明:此文如未标注转载均为本站原创,自由转载请表明出处《爱你的365天》。
- 本文网址:https://www.aini365.cn/think/113.html
- 上篇文章:指点超级女生前八强
- 下篇文章:北大学生答日本共同社记者中日关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