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郑敏和他的宁波滨海学校
10年前,一个豪气冲天的年轻人突发奇想的要办教育。在这以前,他成功地经营着他的针织企业,,业绩不差。说干就干,他毅然决然地向当地政府递交了投资办学的申请报告,报告很快地得到了批复,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极力支持他的办学举措。于是,一路绿灯,一路顺风,考察,立项,选址,征地,盖楼,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当年开学,风风火火。时年9月,在热烈的爆竹声中,这所学校隆重地举行了开学典礼。当地党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和教育部门的主要官员应邀前来剪彩,纷纷表示祝贺。
10年后的今天,这所占地300余亩的校园,建筑宏伟,气势恢宏,格局高雅,美轮美奂。当你走进校园,踏上光洁平整的林荫校道上,和风拂面,树上鸟啭莺啼,道旁芳草茵茵,小桥流水,石雕假山,园林景致,泱泱大观;而栋栋矗立的教学楼群里不时传来的朗朗书声,气派非凡的塑胶跑道和绿茵场上学子们矫健的身影,处处让你惊讶地体验到一所高起点高素质学校所特有的文明与严谨,优美与活力,张扬与内敛。
这就是名播遐迩的宁波滨海学校!
他,就是这所学校的创办者——宁波滨海学校董事长郑敏先生!
十年办学不寻常,郑敏先生一路栉风沐雨的走来,其间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站在你面前的今天的他,身材依然是那么高大、健硕,说话依然是那么中气十足、铿锵有力,面容依然是那么和善,只是少了当年的放狂与激动,多了今天的沉稳与含蓄,老成与持重。当你与他的交谈时,你可能会觉得他有时语无伦次,杂乱无章,缺乏知识分子的儒雅和严谨,但你会不时地从他的语言之中,捕捉到一种充满沧桑感的深刻和精明,并分明地感受到由于谦逊和友好而引发出让人顿生敬意的人格魅力。
这就是与众不同的郑敏先生!初次见面,你可能对他没有什么印象,可是,当你与他有过几次交道后,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不应该很快就要淡忘的人。而今天的宁波滨海学校旗下的滨海幼儿园是当地最富盛名的幼儿园,初中部是当地众多学生家长的首选学校,高中部几乎可以与当地重点中学齐名,当你了解到这些情况时,你心中的好奇心会越来越强烈,并时时催促你尽快地走近他,去触摸他的内心世界。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急于转掉它的发展态势良好的民营针织企业,转行投资创办教育呢?是教育产业的巨大利润,还是想做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来填补当地民办教育的空白,藉此扬名?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神圣的崇拜,还是想借办教育来弥补自己当初享受教育的不足的缺憾?笔者借自己有幸在这所学校工作的机会,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这位只有高中学历的年轻人,10年来,却把这所学校办得有声有色,这期间究竟隐藏着什么奥秘,笔者更想急于解开自己心中的谜团。
(一)
1998年,横空出世的宁波滨海学校,果然不负众望。不到两年的时间,以其硬件一流、名师荟萃、教风严谨、校风优良而盛名在外,一时间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当历史的车轮步入新千年之际,《今日象山》在头版发表了以“二十一世纪,谁与争锋?”为题的长篇新闻报道,详尽地介绍了宁波滨海学校的办学业绩,港城象山乃至广袤的宁波大地,再次刮起了一股不小的“滨海风”。
进入2000年,宁波滨海学校更是以昂扬奋发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学校董事会趁势而发,凭借学校强劲的办学态势,在硬件设施上力争再上一个台阶,继教学楼、科技图书楼、学生公寓、体音美教学楼等第一期工程竣工后,紧锣密鼓地着手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场地的建设,完成了学校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场所的兴建。与此同时,加大了对名优教师的招聘力度,严格考核,严格把关。在象山县教育局的支持下,本地一批优秀教师以公办老师的身份,纷纷加盟宁波滨海学校。很多本地籍的老师,把自己进入滨海当作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当年,学校从全国各地公开招聘的名优教师中,对合符象山县人才引进条件的外地老师,积极与县教育局等上级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办好正式调动手续,解决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充分显示了以郑敏为首的学校董事会的办学气概。
在商场上打拼多年的郑敏先生,虽然不谙教育之道,但凭着商人特有的敏感和精明,他深谙“巧借东风”的道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求贤若渴,精诚之至。为了延聘湖北名师、特级教师胡邦敬老师,他专程飞往武汉,来到胡老师的家中,与胡老师促膝长谈,其语殷殷,其情绵绵。在他的真情感召下,胡老师终于来到了宁波滨海学校,一干就是六年,而且继续干着。在胡老师为滨海服务的六年里,一些学校慕名高薪礼聘他,一直不为所动,用胡老师自己的话说,“钱算什么!士为知己者死,冲着董事长的这份情,我值了!”
早在办学之初,为了谋划学校的宏伟蓝图,制定学校的办学理念,郑敏先生就时常非常谦虚地请教当地的教育名流,包括盛鑫夫在内的多位资深的教育专家,经常为他的办学献计献策,不遗余力地为他奔走效劳,甚至亲自出面,为学校聘请校长,为招聘教师严格把关,并时刻关注学校的办学发展进程。可以说,宁波滨海学校的良好开局,多多少少是与这些教育专家的努力分不开的。也可以这么说,“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者”固然是英雄,慧眼识英才者同样可贵,而且更是难得,郑敏先生就是慧眼识英才的人。“刘项原来不读书”啊!
学校董事会为加快办学发展的步伐,促进学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强与国际教育的接轨与交流,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与加拿大南希·凯拜尔国际学院结为友好合作学校,双方签订了办学合作意向书。与此同时,学校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最大可能地彰显了全封闭式小班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办学优势。
课堂上,教学模式全新,名优教师精心施教,辅之以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学生耳目一新;晚修时间,面向全体,培优辅差;课堂外,学生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活动一应俱全,各种兴趣小组应运而生,学校成立了武术、书法、绘画、摄影、文学、舞蹈等兴趣小组近20个,组建了相关的文体艺术团队;学校结合民办学校的办学特点,还开辟了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室,心理咨询教师负责排解疏导学生因较长时间离家住校所带来的心理困惑,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学校配有专职生活导育老师,负责学生的起居食宿,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多学生家长来学校看望自己的孩子,当他们在学生宿舍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条不紊地整理自己的房间内务时,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床铺被盖折叠整齐,洗刷用品摆放有序,竟感动得留下热泪。在学生的膳食方面,学校更是精心呵护,关怀备至。每周膳食,营养配餐,一日三餐,“两点一果”(辅助餐);在学生就寝管理上,更是一般公立学校所不可比拟。学校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真正体现了“教孩子成人成材,让家长省心放心”的办学宗旨。学校在当地社会的口碑,随着首届中考高考成绩的出榜而呈蒸蒸日上之势。
6月,宁波滨海学校首届初中、高中毕业生分别参加中考、高考,广大学生家长、社会各界拭目以待;成绩揭晓,果然不负众望:中考获象山县中考第一名,在参加高考的?名应届毕业声中,有5?名学生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宁波滨海学校初战告捷,一时好评如潮。
凭借首届中考高考告捷的轰动效应,众多中小学生纷纷报读宁波滨海学校,2000年7月暑期招生,在校学生人数骤增至?人,办学规模空前扩大。
进入2001年的宁波滨海学校,继续保持过去一年昂扬矫健的办学态势。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在抓好各学科课程教学的同时,重点突出英语学科教学,从而落实学校董事会制定的“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兴校”的办学策略。3月31日,学校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成为该院课题实验学校。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将定期委派专家教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并深入课堂,对其英语教学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现场观摩指导学生课外英语活动,检测学生的英语对话交流水平,同时学校也作为该院教学科研实验和学生实习的场地之一。同年7月,宁波滨海学校首届英语夏令营隆重开营,30多名外籍英语教师齐聚营地,300多名学生踊跃报名参加。为了及时向社会展示英语夏令营的活动成果,每天下午,全体营员在外籍英语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地来到象山县人民广场,老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用英语交流,场面空前热烈,引来众多市民观赏,声名鹊起,传为美谈。
11月29日,在象山县委书记?的陪同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九县县委书记考察宁波滨海学校办学情况,考察人员对学校四年来所取得的可喜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当地的新闻媒体亦进行了全程报道。
此时的郑敏先生可谓是象山教育界的传奇人物!而宁波滨海学校更是象山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之一!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内部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不设门槛地扩大招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人为地加大了管理难度,一些教师面对品行学业“双差生”显然缺乏必要的教育应对手段,一时力不从心。在一些班级,正常的课堂秩序无法保障,相当一部分学生无心向学,教学质量开始下滑。学校原有管理制度也逐渐暴露出自己的软肋,封闭式的校园,似乎对无心向学的双差生毫无约束,晚自修时,少数学生逾墙外出,进入网吧玩电游,有的甚至彻夜不归。平时,校园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家长对学校的高期望值与学生的教育现状的劣化,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学校形象开始受损。同时,学校董事会的办学资金也出现了短暂的周转困难,导致了教师待遇下降,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等问题,再加上进入新千年后,国家加大了对重点公立学校的投入,许多公立学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教师待遇,都得到了快速提高。办学条件得到大大改善的公立学校,纷纷扩大招生,有的名校还利用政策空隙,创办“校中校”,客观上对民办学校构成打压之势,给宁波滨海学校平添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办学困境初现端倪。
2002——2004年,是宁波滨海学校办学的低迷期。
宁波滨海学校在痛苦地呻吟着,艰难地挣扎着。
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尽管一到暑假,学校领导组织老师分赴各地登门家访,动员学生入读滨海学校,使劲浑身解数,但依然难挽颓局。日渐下滑的办学声誉,似一场飓风,仿佛在一夜之间把众多学生家长的心吹蔫了。人数最少的时候,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少则一个班,多则两三个班。偌大的校园,显得空荡荡的。许多老师无奈地选择离开,回想起当初办学的火爆劲儿,再看看眼前的冷清之景,不由得黯然神伤,一步一回头地走出了滨海的大门,走出了这块曾经倾注过自己无数热情和寄予了无数热望的热土。
可以想象,这时的郑敏先生憔悴极了!随着学生人数的急剧下降,学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资金周转发生了巨大的困难,金融部门也不敢轻易地贷款给学校,教职员工的工资发生大面积的拖欠,学校随时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怎么办?
郑敏先生在借贷无门的情况下,为了延续滨海的生命,不得不忍痛割爱,卖掉了自己心爱的别墅和小车,以解燃眉之急。无数个夜晚,他独自一人站在自己房间的窗前,望着静夜里冷寂的校园,陷于了沉思:滨海学校究竟怎么哪?到底做错了什么?她的明天在哪里?谁能告诉我?幸运之神还能眷顾我吗?
为宁波滨海学校的命运深深忧虑的远不止郑敏先生一个人,当地的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及时的过问了滨海的情况,当即召集县教育局的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寻求解决滨海学校的一揽子问题,主管教育的?副县长旗帜鲜明地表示,滨海学校也是人民的学校,是象山教育的一部分,我们要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政策法规,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滨海的办学给予必要的及时的支持,一定要想办法救活滨海,让滨海起死回生!不然,我们对不起郑敏的情注教育的桑梓之情,我们无法向象山人民交代,无法对历史作出交代!
象山县教育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对照国家关于民办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召集县城有关重点中学的主要领导开会,商讨振兴滨海的大计------
宁波滨海学校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2004年5月,在象山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经象山县教育局牵线搭桥,宁波滨海学校正式与象山三中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办学关系。象山县教育局委派县教研室主任袁定玉同志担任该校校长;象山三中委派该校教科室主任朱宝林同志担任学校副校长,主持高中部工作,选派精兵强将正式入驻滨海,具体负责滨海的教学和管理。久旱逢甘霖的宁波滨海学校再一次焕发了生机。
滨海的办学声誉逐渐地朝好的方向发展,社会各界开始逐渐地转变了对滨海的看法,学生家长在观望中缓慢地开始恢复了对滨海办学的信心,陆陆续续地送子女入读滨海,美丽的滨海校园再一次荡漾着欢声笑语。当时,象山县委县政府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县长周江勇同志要求教育局、三中和滨海的领导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滨海的工作,以便及时了解滨海的办学情况,10月,在有关部门的陪同下,县长周江勇同志亲临滨海,视察工作。当他看到滨海校园整洁美丽,秩序井然,看到师生们昂扬的精神状态时,不禁如释重负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离开滨海时,他殷切地对滨海的董事长郑敏先生及学校的领导说:“要好好珍惜,要认真办学,要再上台阶,要把滨海办成家长信赖人民满意的学校!”
郑敏先生和他的宁波滨海学校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宁波滨海学校开始了新的腾飞。
2005年,学校初中部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初中”。
2006年,学校高中部被评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
2007年,学校被评为“宁波市文明单位”。
短短三年,学校成功地实现了“三级跳”,一张张真金实银的奖牌,凝聚了坚忍不拔的滨海人的办学心血,见证了自强不息的滨海人励精图治的前进意志。
进入2008学年度,在即将迎来宁波滨海学校十年校庆的日子里,滨海更是喜事连连。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名师、象山三中校长胡庆彪先生同时兼任宁波滨海学校校长,这位有着智者的深邃、学者的儒雅、师者的谦厚、长者的贤德的资深教育家正式入主滨海,极大地振奋了滨海人的办学信心,也让翘首以盼的广大学生家长进一步增强了对滨海的体认;更让滨海人一展舒颜的是,该校08年高考创下了前所未有的辉煌,300余名考生中,考上重点大学本科6人(体育艺术类考生未计其内,以下同),二本近30人,三本近130人,其余考生基本上了专科线,只有很少的考生落榜。
至今还没有自己的别墅小楼,至今还开着那辆普通的小车,至今还和学校的外教、特级教师同住一幢楼的郑敏先生告诉笔者,他多么想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啊,哪怕站在孩子们中间,听一听他们的欢声笑语,感受他们充满稚气和青春的呼吸,或者是悄悄地站在某一间教室的外面,看一看讲台上老师妙趣横生的讲解和同学们专心听讲的神情,心里就感到特别舒畅。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愿,又是对他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奢望。他太忙碌了,几乎常年奔波在外,他要打点滨海集团旗下的几个公司 ,通过盈利来贴补学校的办学经费,几年前的办学困窘太让他刻骨铭心了,不敢有半点的懈怠。
郑敏先生在筹划着滨海的愿景——
不久的将来,新的初中部校区拔地而起,老师们兴高采烈地搬进学校董事会为他们盖的漂亮的宿舍楼 ,力争在两至三年的时间里,宁波滨海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今天的宁波滨海学校,处处花团锦簇,时时朝气蓬勃。细心的全校师生们,当他们徜徉在美丽的校园里,沐浴着散发着缕缕芳香的夏风,看着一个个建筑工人正在本来就很平整的水泥路上铺盖大理石路面,装点着校园的每一处景致,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敬爱的董事长郑敏先生真正地把滨海当作自己的家啊!真正的把自己的一腔赤子之情,毫无保留的倾洒在滨海啊!在这里,记录了他们的青春和梦想;在这里,见证了他们的欢笑和泪水。他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宁波滨海学校这所曾经让他们引以为荣的学校,一定将有一个长长的美美的未来!
附:作者简介:
徐 俊,男,1963年生,湖北赤壁人,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中学生文学社研究中心等多家学会会员。原湛江市青年作家联合会副主席,赤壁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湛江实验学校、宁波滨海学校、慈吉中学等学校任教,历任教研组长、教导处主任、德育处主任、教科研室副主任、校报编辑部主任、招生办主任、校行政办主任、副校长、校长(代)等职务,现任慈溪市育才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从教20余年,坚持不懈的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笔耕不辍,发表教学论文、文学作品40余万字,出版个人编著20余万字(花城出版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权威报刊上发表文章多篇。
- 版权申明:此文如未标注转载均为本站原创,自由转载请表明出处《爱你的365天》。
- 本文网址:https://www.aini365.cn/think/890.html
- 上篇文章:网络回帖流行用语
- 下篇文章:最令男人反感的若干种女人(转载)